正愁沒認真文可發之際,靈感從天而降;這靈感來自最近拜讀一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的影評,該文主旨約莫三點:
1. 劇情尾端,壞人、病人被放聖光,通通一秒變天使。
2. 「寫實」招牌虎頭蛇尾。
3. 社會的愛比新聞形式的改變更重要。
其實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。如果這個被害人還活者,我推估他今年應該已經35歲了,他是一個在2000年辭世的青年,姓游。
他當年之所以離開,是因為被一名15歲的楊姓少年誤殺,案發過後,楊姓少年當然是被抓去關;不過,當年這起誤殺事件,由於牽扯後續賠償問題,兩造雙方家長,因此常透過電話聯繫;那段期間,據說游媽媽曾想過預藏水果刀要報仇雪恨,但在透過一來一往的話筒間,游媽媽發現原來兩家人一樣都過著苦日子,於是乎三年後,有道聖光從天而降...。
這一名游媽媽,後來不僅不時寫信到獄中,鼓勵這名殺了他兒子的人,改過向善還要向上;這楊姓更生人出獄之後,還成了中餐廚師,曾說要照顧游媽媽下半生。這種電影劇本都不見得下筆的內容,它不僅真實上演,而且還成了廢死的最佳標本。
這當中我忽略了很多讓人鼻酸的片段,它並不是故事的全貌,如果想看多一點,下面有連結。
至於寫這篇文章,沒有任何的立場或主張;也沒有要批評或者謾罵,很單純想分享一個,曾經是老師嘴巴說,我後來做功課補齊的故事。
我相信,希望真的會在雲的後面,只是撥雲見日,可非三兩日之事;當然他更不是一句,「社會要先愛人才有用,新聞改變個兩條最好有用」就能四兩撥千金,畢竟人人都這般自怨自艾,「魔彈」打不出去,自然也就不會有命中閱聽人的一天。
#ipromise #striveforgreatness🚀 #17now新聞 #主播日常 #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#我們與惡的距離 #魔彈理論
服裝感謝 #tm時間男人
鞋子感謝 inooknit_tw
想+1連結在這:https://www.kycfashions.com/tw/product/show.php…
==以下班表文==
4/29 iNews 17:00
4/30 iNews 17:00
5/1 iNews 17:00、三立新聞台 24:00、三立台灣台24:00
5/2 iNews 17:00、三立新聞台 24:00、三立台灣台24:00
5/3 iNews 17:00、三立新聞台 24:00、三立台灣台24:00
5/5 三立新聞台 20:40、23:00、24:00